智通财经APP获悉,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,银行正积极展开行动。万得数据显示,截至4月10日,一共有458家上市公司正式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,金额合计905亿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近期各家商业银行正加快落地回购增持贷款,初步测算,授信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。
随着上市公司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,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高管参与到增持回购大军行列。据统计,最近三个交易日内(4月7日-4月9日),114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,拟回购金额上限420.7亿元;另有68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,拟增持金额上限382.36亿元。两项合计金额高达803.06亿元。
2024年9月24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,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贷款,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,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%,“首期额度3000亿元,不够可以再增加”。
业内研究人士表示,未来回购增持贷款规模将持续增长,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,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,预计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参与进来,整体贷款金额将继续上升,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,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市,形成良性循环。
银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
具体来看,4月8日晚,中国诚通再发声表示,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,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;同一天,中国国新表示,将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式增持,首批金额800亿元,仅两家机构再贷款合计将达到1800亿元。
与此同时,不少商业银行敏锐抓着这一机会,加大对增持回购再贷款业务的推广力度。
工商银行(601398.SH) +0.070 (+1.029%) 表示,目前已累计支持及储备上市公司回购、增持项目超400笔,涉及交易金额规模超千亿元,覆盖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等多个板块,有力支持了央国企、民营企业强化市值管理、优化资本运营等各类需求。近日,又与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对接,企业提出回购增持、加强市值管理资金需求超500亿元,目前正在加紧推进中。
农业银行(601288.SH) +0.050 (+0.975%) 表示,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,农业银行积极对接上市央国企和民营企业需求。截至3月末,农业银行累计为“三农”、先进制造、绿色金融等多领域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,贷款签约金额超150亿元,已投放金额超过85亿元。近日,随着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资金需求增加,农业银行加快响应速度,正在与多家央国企、民营上市公司接近达成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合作意向。
此外,股份行中,兴业银行表示,截至3月末,兴业银行已与44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并完成公告,贷款上限规模超66亿元,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80%,科技企业占比超60%。
浙商银行目前已与近6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意向合作,储备拟回购增持金额超80亿元,授信资金规模超50亿元。
截至4月6日,招商银行回购增持贷款已立项288笔、融资金额1048亿元。
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
面对4月以来全球市场剧烈波动,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、股份回购等计划公告,连续释放积极信号。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对此分析称,增持回购大增,一方面表达了相关主体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决心,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中国上市公司坚实稳健的财务实力。
“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,政策支持下,未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规模有望持续提升。”在燕翔看来,从短期来看,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流入的增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了更多活水,既保障了市场的流动性支持,更体现了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。从中长期来看,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不仅有助于改善投资者情绪、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,还有利于推动市场定价更加注重公司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、培育市场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。
而银行加快回购增持贷的落地,引导积极预期,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。
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此前表示,一方面,再贷款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降低融资成本,积极进行市值管理,稳定或提升股价,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,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预期;另一方面,通过灵活调控资金的投放量和使用周期,央行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。
业内研究人士表示,未来回购增持贷款规模将持续增长,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,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,预计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参与进来,整体贷款金额将继续上升,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,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市,形成良性循环。
(A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。)新闻来源 (不包括新闻图片): 智通财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