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管理諮詢巨頭麥肯錫最新研究指出,未來 15 年 (2025-2040 年) 全球產業格局將迎來顛覆性重構,18 個高成長行業將成為經濟成長新引擎,料將貢獻 29 兆至 48 兆美元收入,佔全球 GDP 增量的三分之一,並重塑技術、資本與產業遷移方向。從數位經濟到能源革命,從前沿科技到社會變革,這場變革將以技術集群效應與政策導向為雙引擎,推動全球產業價值鏈深度調整。
麥肯錫在報告中說:「未來 15 年的競爭,不僅是產業的更迭,更是資源整合效率的終極考驗。」
在數位經濟領域,電子商務、雲端服務、半導體與數字廣告四大支柱行業將引領成長。全球電商滲透率料將從 20% 激增至 27% 到 38%,市值達 14 兆至 20 兆美元。發展中經濟體將是成長主力,印度、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智慧手機普及率攀升,推動電商下沉至農村市場,已開發國家則靠食品、情感類商品等垂直擴張,社群商務如直播帶貨轉化率提升至 8% 到 15%。亞太地區的「快速商務」滲透率有望上看 30%,顯示消費者對便利性需求激增。
雲端服務行業上,收入預計從 2022 年占全球 IT 支出的 8% 增至 19%-41%,達 2200 億至 3.4 兆美元,主要因為企業上雲速度受雲端故障率制約,但生成式 AI 推動算力需求暴增,若技術突破將讓成長速度提升 5 到 7 個百分點。
半導體產業收入則將從 6300 億美元增至 1.7 兆至 2.4 兆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 6%-8%,其中汽車晶片需求增幅最顯著,電動車單車芯片價值量從燃油車的 200 美元升至 600 到 1400 美元,推動車用晶片佔行業總收入的 84% 到 88%。
數位廣告方面,產值有望從 5200 億美元增至 2.1 兆至 2.9 兆美元,占總廣告支出比例突破 80%。AI 技術提升廣告轉化率至 12%-18%,零售媒體如亞馬遜跟沃爾瑪廣告收入佔比有望達 25%,但行業面臨用戶注意力分散與隱私保護加強的雙重挑戰,社群平台恐須在商業化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求平衡。
能源領域則將出現革命,電動車與相關產業成為能源轉型的核心。電動車收入預計從 4500 億美元增至 2.5 兆至 3.2 兆美元,新車銷售佔比達 82% 至 96%。驅動因素包括政策激勵如美國《通膨削減法案》、電池成本下降、充電基礎建設擴張,但電力供應升級跟再生能源併網仍是瓶頸,若風能與太陽能發電占比超過 40%,電網穩定性將面臨考驗。
電池行業收入預計從 980 億美元成長至 8100 億至 1.1 萬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 12%-14%,其中儲能系統增速最快,但消費電子領域需求僅佔不足 2%,顯示技術應用仍集中於交通工具。
核裂變領域上,發電雖面臨社會阻力,如法德兩國支持率不足 40%,但小型模組化反應堆 (SMR) 成本下降 30%,有望推動產業收入從 180 億美元增至 650 億至 1500 億美元。若各國淨零承諾強化,新建反應堆規模將翻倍。
在 AI 與機器人技術領域,AI 軟體與服務業收入預計從 850 億美元增至至少 1.5 兆美元以上,生成式 AI 每年潛在經濟價值達 4.4 兆美元,但技術壁壘顯著,重量級企業佔據 70% 訓練數據資源,企業 AI 採用率不足 30%。
至於機器人行業,收入則從 210 億美元增至 1900 億至 9100 億美元,老年護理機器人需求激增,但社會接受度僅 58%。工業機器人成本下降至每台 1.2 萬美元,回收期縮短至 2 年,顯示技術經濟性提升。
未來空中交通領域上則尚處於起步階段,eVTOL 與無人機產值有望成長至 750 億至 3400 億美元,但起降基建投資缺口達 2000 億美元。
航天工業方面,收入預計從 3000 億美元增至 9600 億至 1.6 兆美元,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佔比超 50%。SpaceX 星鏈已部署 5 千顆衛星,單顆成本從 50 萬美元降至 10 萬美元,顯示商業航天成本優勢初顯。
生物技術領域,替代蛋白質市場潛力最大,收入有望從 20 億美元暴增至 240 億至 3900 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最高達 35%,但消費者對植物肉價格敏感,現價仍比傳統肉類高 30%,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成為關鍵。治療肥胖藥物市場則面臨價格爭議,若藥品定價過高可能抑制需求釋放。
串流媒體影視產業收入預計從 1600 億美元增至 5100 億至 1 兆美元,占影視娛樂市場比重升至 43%。發展中國家線上視頻家庭滲透率年增 12%,但訂閱疲勞與免費廣告模式分流用戶,恐須平衡內容投入與變現效率。電子遊戲行業收入將達 5500 億至 9100 億美元,雲端遊戲發展則可能削弱主機需求,但 UGC(用戶生成內容) 與 AI 技術則將創造新機遇。
模組化建築行業收入預計從 1800 億美元增至 5400 億至 1.1 兆美元,標準化項目如公寓、醫院更適配此模式,但跨價值鏈協作效率低下恐延誤項目進度,業界恐須建立設計、生產與施工一體化流程。
共享自駕車行業則預估 2040 年收入達 6100 億至 2.3 兆美元,占共享出行產業比重達 25%-51%。技術瓶頸如複雜路況應對與監管規則仍是主要障礙,但成熟後營運成本較私人車低 30%-40%,長期看具備成本優勢。
麥肯錫報告強調,這 18 個「競技場」行業將重構全球價值鏈,技術領先者可獲 20% 經濟價值捕獲率,落後者則面臨淘汰風險。企業必須在短期收益與長期投入、政策紅利與監管風險、全球化佈局與在地化需求等三重博弈中尋求平衡。在這場系統性效率革命中,誰能更高效地整合技術、政策與市場資源,誰就能定義新時代的贏家規則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